贾平凹:《写给母亲》

人活着的时候,只是事情多,不计较白天和黑夜。人一旦死了日子就堆起来,算一算,再有二十天,我妈就三周年了。

三年以前我每打喷嚏,总要说一句:这是谁想我呀?我妈爱说笑,就接茬说:谁想哩,妈想哩!这三年里,我的喷嚏尤其多,往往错过吃饭时间,熬夜太久,就要打喷嚏,喷嚏一打,便想到我妈了,认定是我妈还在牵挂我哩。

我也是觉得我妈还在,尤其我一个人静静地待在家里,这种感觉就十分强烈。我常在写作时,突然能听到我妈在叫我,叫得很真切,一听到叫声我便习惯地朝右边扭过头去。

从前我妈坐在右边那个房间的床头上,我一伏案写作,她就不再走动,也不出声,却要一眼一眼看着我,看得时间久了,她要叫我一声,然后说:世上的字你能写完吗,出去转转么!

现在,每听到我妈叫我,我就放下笔走进那个房间。当然是房间里什么也没有,却要立上半天,自言自语我妈是来了。或许,她在逗我,故意藏到挂在墙上的她那张照片里。我便给照片前的香炉里上香,要说上一句:我不累。

三周年的日子一天天临近,乡下的风俗是要办一场仪式的,我准备着香烛花果去上坟。

现实告诉着我,妈是死了,我在地上,她在地下,阴阳两隔,母子再也难以相见,顿时热泪肆流,长声哭泣啊。

父母在,人生尚有来处;父母去,人生只剩归途。


借以此篇文章来说说我自己的母亲:

可能是由于自己的年龄尚浅,明明已经存在了接近四十个岁月,现在对怹的生活习惯有时很难适应。

当然,我更倾向于理解为现如今网络的普及,怹虽有一生经验积累却无法应对如直播、培训这类行业的“花言巧语”,政府部门的管理缺失,生理机能的退化,生活范围的压缩给他们身体和心理都带来了负面效果,导致他们对事物的辨别下降。

第一次觉得怹老了是在我做耳后囊肿的时候,怹来陪床却佝偻在椅子上睡着了,阳光撒在她身上透着疲惫,那时的她我相信心理还是年轻的。但如今总觉得怹已经把自己归为了老人的行列,这种心理的“老”远远要比生理的“老”可怕,它带来的更多是内心问题而非表象。

在我当下的认知中,怹的年龄正是应该“放纵”的时候,拥有充裕的时间以及相对富足的积蓄,完全可以将未来的生活过的更美好。但又可以理解她的状态,曾经的离婚经历带给我及我父母的影响在她身上体现的尤为明显。我的父亲总的来说性格“憨厚”,做事及说话方式直接,不会顾及他人的想法,离不开女人,曾经因为离婚消沉了短暂时间就重新组建了新的家庭。我的母亲至今仍然保持单身,怹是离婚的起因,但我是绝对不会承认是怹带来的那个结果。独处时间长了性格会越发的自我,怹经常将日常问题推卸给我,经常矛盾在一件事或者物中,总有“既要有要”的想当然,完全意识不到自己的“问题”。

说实话,我并不认为在如今的社会环境下离婚或者说出轨是“错误”,这可能是父母间接给我带来的影响之一。婚姻是一种责任,而性是一种生物本能,如果用现在的婚姻体系绑架本能,这无法完全认同它的正确性。性是婚姻的调味剂,但婚姻中缺乏这种调剂又能拿什么去平衡?兴趣爱好可以弥补,但夫妻双方有共同爱好的很少。以上这只是我自己的观念。

言归正传,对于我的母亲,我希望怹生活质量提高些。不要再被直播诱导购买三无产品、不要再被培训欺骗报名授课,不要再因“花钱”的问题没苦硬吃!最后,最大的希望是找到一个晚年的伴侣陪您度过开心的晚年!

分类: 凡人日记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